搜尋引擎優化/搜尋引擎最佳化(Search Engine Optimization)六大心法是啥?這個心法主要是讓讀者能夠掌握搜尋引擎優化的精華,這六大心法跟武功的心法一樣沒有招式,如果能夠體會心法的意涵,則可以根據趨勢的改變而自創招式
以下就是搜尋引擎優化六大心法: 1. 由內而外 指的是由網站內部的健全,然後才能由外眾星拱月
2. 建立關聯 搜尋引擎最重要任務就是把全球網頁組織起來,所以內外關聯的建立是重要任務
3. 經常更新 搜尋引擎喜歡活著的網站,經常更新就是活著的證明
4. 自然成長 跟搜尋引擎作朋友重在自然,任何不自然的關連不能打動搜尋引擎
5. 知己知彼 搜尋引擎優化之戰不是亂槍打鳥,必須鎖定關鍵字,鎖定競爭對手
6. 善用工具 必須使用科學化的工具來解決煩人的問題
資料來源: 網路行銷SEO

文章標籤

csyhom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帽式的連結策略是目前SEO業者最常用的方式,這個方式雖然目前有用,但卻是走在鋼索上的作法,也非常容易被任何人識破,並且對於網站的信賴度會大幅降低
如果SEO業者只會使用這類策略,將會逐漸失去客戶的信任,除了這個方式之外,還能夠有哪些方式產生更多的連結呢?由於搜尋引擎目前還是使用連結分析(Link Analysis)來進行網頁的串聯,所以產生更多高品質的連結還是有其必要性
但是在建立網頁串聯的連結策略上,不只要注意連入連結(Backlink),還要注意聯外連結(Outbound Link)的效應
如何建立正確的連結策略?
談到連結的產生,可以分成兩大類:自我頁面的連結與外部頁面的連結,也就是Internal Link與External Link
1. 自我頁面的連結就是當你的某篇文章談到某個主題,而跟你之前文章關係密切時,你就可以在本文中去建立自我頁面連結
這樣的連結策略可以讓各篇文章形成關聯,但是前提是必須真正有關聯,這種自我連結在計算PageRank及連結數目也是有幫助的,並且可以將相關文章串聯起來,讓讀者更方便閱讀
2. 另外自我頁面的連結就是部落格結構的tag(標籤),這些tag也可以讓各個不同篇幅形成關聯
前者(1)自我頁面的連結,切記要注意anchor text,盡量不要用「這一篇文章」、「這裡」等等一些無意義的文字,最好使用很中肯的關鍵字或使用該篇文章的標題,這樣可以加強連結的效果
後者(2)自我頁面的連結也就是部落格結構的tag(標籤),盡量不要使用如: "WebsiteOptimization"或"Website-optimization" 而要使用: "Website Optimization"或"Website-optimization" 因為前者tag搜尋引擎不一定能夠正確解析(parse)成兩個字
Website optimization不一定等於WebsiteOptimization或Website_optimization
但後者搜尋引擎可以解析,Website optimization等於Website Optimization或Website-optimization
也就是空格與中線(-)是搜尋引擎比較能夠清楚分隔英文的方式
資料來源: 網路行銷SEO

文章標籤

csyhom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 Robot/Bot/Spider(網路機器人、網路蜘蛛):搜尋引擎定期到各網站抓取資料的程式
• Robots.txt:在伺服器端的檔案,用來指引搜尋引擎抓取哪些目錄或檔案
• Inception date(初始日期):搜尋引擎抓取網頁進行索引的日期
• White Hat(白帽):使用搜尋引擎所允許的方式進行網頁調整的手法
• Black Hat(黑帽):使用搜尋引擎明文禁止的方式進行網頁調整的手法
• Gray Hat(灰帽):使用搜尋引擎明文沒有明文禁止的方式進行網頁調整的手法,但是這個手法會影響搜尋引擎處理資料的公平性
• Cloaking:原意掩護,在SEO指使用隱藏的方式來欺騙搜尋引擎,所隱藏的可能是關鍵字、連結或URL
關鍵字Cloaking就是充塞關鍵字,連結Cloaking就是為了增加Backlink,URL Cloaking就是URL redirect
• Redirect(轉址):將網址自動轉到另外不同的網址,可以分成301 redirect及302 redirect方式,不同搜尋引擎在處理301/302 redirect各有不同的方式
• Spamdexing(垃圾索引):使用Spam的手法讓搜尋引擎索引一些垃圾資料
• Mirror(鏡射站台):指使用幾乎雷同的內容架設的站台,欺騙搜尋引擎索引重複的資料
但是Mirror並非完成違反規定,必須考慮網站的信賴指數而定
• Pagerank hijack(綁架PageRank):使用網址轉址的方式,偷取他人網頁PageRank的手法
• Conversion(轉換率):原意換算,本處指使用類似PPC(Pay-per-Click)方式來計算ROI(Return On Investment,投資報酬率)
• Bounce Rate(跳離率):指的是網友進入你的某網頁後在session尚未timeout情況下離開到別的網站的數目(也就是被認定為沒有閱讀活動),除以所有進入你的某網頁的總數,也就是有多少比率什麼都沒看就離開走人
• Exit Rate(離站率):指的是網友進入你的某網頁後閱讀某些頁面後離開的數目,除以所有進入你的某網頁的總數,也就是有多少比率在此頁離開
• MFA(Made For Adsense):指網頁存在的目的只是為了賺取Google Adsense的廣告點選收入,或為了套利價差,通常指毫無內容只為了廣告費收入的網頁
• Breadcrumbs Navigation(分層導覽):Breadcrumbs原意為麵包屑,這裡指在網頁內有階層式的導覽列,讓使用者清楚知道現在位於網頁的什麼位置
• Navigational Search(導航式搜尋):當使用者輸入關鍵字是為了尋找某個特定網頁而進行的搜尋行為
例如,為了方便只輸入acer,由搜尋結果點選進入http://www.acer.com.tw,導航式搜尋的目的不是真的在搜尋,只是為了不必要的文字輸入
• PageRank Sculpting(PageRank分派):Sculpting是雕刻、雕塑、塑造的意思,如果把PageRank Sculpting翻成PageRank塑造/雕塑會有點好笑
PageRank Sculpting就是指是否用nofollow來取消某些連結的分享,也就是說,依照你的意思去分派或指派可以分享跟不能分享的連結
資料來源: 網路行銷SEO

文章標籤

csyhom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許多網友在瀏覽網路時最常使用的按鈕是什麼?大概〔上一頁〕可以排名在前幾名
當網友在使用網路搜尋時,搜尋引擎是希望網友按〔上一頁〕而不要重新搜尋的,因為重新搜尋會浪費搜尋引擎的資源,但是對於一般商業網站或需要流量的網站就不是如此
當網友在你的網站瀏覽時,按下〔上一頁〕有哪些意義?就是網友想要離開目前閱讀的這一頁,而沒有其他連結想要點選
在網友按下〔上一頁〕就可能造成了跳離(Bounce),當網友按下〔上一頁〕而仍願意留在你的網站,你的網站就少了一個點擊
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要思考如何讓網友不需要按下〔上一頁〕,分層導覽(Breadcrumbs Navigation)就可能是這個問題的解答
什麼是分層導覽?就是在網頁的明顯位置顯示網友瀏覽的軌跡,最常看到的是在頁面出現如下的樣式:首頁 > 新聞 > 科技新聞 > 網際網路新聞 根據研究顯示,如果網頁具有設計良好的分層導覽,可以完全降低使用〔上一頁〕按鈕
他們選擇了45個(20個男性,25個女性)平均年齡27歲的使用者,結果在沒有分層導覽的情況下,43%的使用者會按下〔上一頁〕按鈕
當有分層導覽的情況下,沒有人會按下〔上一頁〕按鈕
並且該研究建議分層導覽應設計在靠近文章標題附近,而非網頁的頂端
資料來源: 關鍵字優化SEO網路行銷

文章標籤

csyhom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ogle Dance指的是當Google進行更新各個資料中心的資料時,在不同的資料中心所搜尋到的結果會上下跳動,所以稱之為Google Dance
Google在每年會進行數次的Google Dance,有人說一年約十次,但其實是不太確定的說法,到底有幾次也並不是太重要,在這些更新行動中,索引資料、連結狀況及PageRank等資料會做最新的更新到各個資料中心,其影響就是改變了搜尋的結果
如果某個關鍵字的搜尋結果在各不同的資料中心排名不同時,就顯示Google正在Dance當中,這個動作會持續數天的時間,不過據觀察Google Dance的頻繁度越來越高,可能與整個效能增加有關,已經不太像一年只有十次
除了效能增加的因素外,整個網路的資料量變大,而不得不更新更頻繁也有關係,如果Google不更頻繁的更新,查詢結果的準確度就無法隨著資料量的增加而調整,所以也許Google Dance的大跳年是一年數次(global update),但是小跳舞(local update)卻是每個時間點都在劇烈的進行著,等小跳年到一個地步就來個真正的Google Dance
資料來源: 網路行銷SEO搜尋引擎優化

文章標籤

csyhom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再來介紹TrueCrypt的使用,基本上TrueCrypt在你的硬碟中以加密方式(密碼或加上金鑰檔)建立一個檔案,你可以把這個檔案載入變成電腦的一個獨立邏輯單元,這個獨立邏輯單元就如同一個硬碟,但是要打開這個硬碟必須有正確的密碼或者加上金鑰檔
1. 選擇建立一個加密區(一個檔案型態,可以在PC或隨身碟)
2. 選擇標準TrueCrypt加密區或隱藏的TrueCrypt加密區,按〔下一步〕(其實沒有必要選隱藏,不然到時候反而會找半天)
3. 選擇加密區的檔案名稱 例如建立在「G:\ TrueCrypt\mycrypt.dat」,不打副檔名也可以,但是打一個自己習慣的副檔名,讓自己以後知道這是TrueCrypt的加密區檔案,比較不會搞亂
4. 加密選項 不熟悉加密演算法的話,就直接下一步吧,等使用很熟悉之後,再來改變加密方式
5. 設定這個加密區的空間大小 這個加密區的空間大小不要太大,也不能太小
如果你設成1GB,雖然裡面只存了5MB的檔案,整個空間還是1GB
如果設太小,則當空間不足時沒有辦法再擴大空間,只能另外再建立加密區,因此使用者必須自己衡量最適合的空間大小
6. 設定你的密碼 千萬要記得密碼喔!如果自己密碼都忘記了,那整個加密區就只能刪除了,因為沒有辦法找回遺忘的密碼
7. 將加密區格式化 這僅會把你設定的檔案格式化,不要擔心整個硬碟會不見
8. 建立完成囉,就按下〔結束〕離開
現在可以開始來使用這個加密區囉
1. 如先選要建立成哪個代號(也就是磁碟代號),然後選擇你之前建立的加密檔案,如剛剛建的「G:\TrueCrypt\mycrypt.dat」,然後按下〔掛載〕(當你不需使用時記得卸載下來)
2. 再去看看我的電腦,就多出H:磁碟機了(圖4-13)
放在H:這裡面的檔案就會加密,沒有密碼或金鑰檔就進不來啦
資料來源: 網路行銷SEO搜尋引擎行銷

文章標籤

csyhom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筆者和 M4/3 這個體 系頗有緣份,尤其得當年 Panasonic 家族 M4/3 第一台戰將 G1 的評測也是發表於本站,當年就覺得這類型相機才真的有切中要點的感覺,體積明顯的比 APS-C 數位單眼小上許多,但卻有著十分類似的特性,當時 G1 高感光度及長時間曝光表現不甚佳的問題也經由這兩三年陸續推陳出新的機型解決了不少,表 現已可謂可圈可點,更重要的,M4/3 的鏡頭群成熟度已是令筆者到達滿意甚至流口水的程度,我想光是最近那兩顆 X 變焦鏡就夠吸引了吧?再加上 Leica 25mm F1.4 的大光圈人像定焦鏡、小巧高畫質的 7-14mm F4 超廣角鏡頭等都是甚好的選擇,再加上現在仍作為旗艦機種的 Panasonic Lumix GH2 價位居然如 此親民,雖然體積較 G3 或 GX1 都大了一點,但在功能完整性/性價比筆者認為是目前首選,所以突然 GH2 就跳入我的生活了... 然後沒多久,Leica DG 25mm F1.4、Panasonic Lumix X 14-42 F3.5-5.6 O.I.S.、Panasonic Lumix G Vario 7-14mm F4 ASPH 及 OLYMPUS M.ZUIKO 45mm F1.8 通通都跳入筆者的生活了,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喂) 為什麼要選 GH2,而不是新的G3 或 GX1?以價錢來說三者的機身目前是差不多的,但使用 EVIL 體系的相機,筆者個人習慣來說翻轉式 LCD 是必要,這樣才能把優點發揮到極緻,所以 GX1 很可惜的 被排除,而 G3 / GH2 雖然看似十分類似,而且G3那片感光元件更是號稱全新設計,又輕巧了不少,這些都令人心動;但考慮到 GH2 的實體按鍵排佈、錄影 功能及外接麥克風等能力後,筆者最後還是選擇這台昔日 (?) 旗鑑。

Panasonic LUMIX DMC-GH2 重點規格 ● 4 / 3 系統規格的 Live Mos 感光元件,具備 1830 萬實際畫素,1605 萬有效畫素 ● 特殊開發的 Venus IV Engine Full HD(3 CPU)影像處理引擎 ● 可錄製 1080i @ 60 FPS、1080p @ 24FPS(高流量 24Mbps)及 720p @ 60FPS 之 AVCHD 影片 ● (錄影時仍可同步拍攝高畫素的 16:9 照片) ● 對比檢測式 23 個自動對焦點 ● 自動對焦性能提昇,搭配 14-140 HD 鏡甚至可 0.1 秒完成對焦 ● 完整解析度模式連拍可達每秒 5 張,較低解析度(400 萬畫素)模式可達每秒 40 張 ● 翻轉式 3 吋 46 萬畫素觸控液晶螢幕 ● 具備 153 萬畫素電子觀景窗(852 x 600 畫素),視野率 100%,放大倍率 142% ● 搭載「Intelligent Resolution」超解像技術 ● 感光度範圍:ISO 100 - 12800,可選擇 1 EV 或 1 / 3 EV 級距調整 ● 快門範圍:60 - 1/4000 秒,支援 B 快門,閃燈同步可達 1 / 160 秒 ● 儲存媒介為 SD / SDHC / SDXC 記憶卡 ● 採用 DMW-BLC12 新型充電式鋰電池,每次充電可拍攝 320 張 ● 體積 124 x 75.8 x 89.6 mm,重量約 392 公克 ● 共推出黑色、銀色兩種款式 而早陣子 (2011/12/7) Panasonic更為 GH2 推出 1.1 新版韌體,功能進一步提昇: ● 使用 X 系列鏡頭支援「顯示焦距」、「逐步放大」、「恢復變焦」、「變焦速度」、「變焦環」選項 ● 全畫面範圍的對焦區域選擇,不再受限於中央局部 ● 「自動包圍」模式的連續拍攝效率改善 ● 連拍時的可拍張數提昇 ● 「擴展遠攝轉換模式」在拍照和錄影模式可個別開啟或關閉 ● 內建閃燈的出力準確度改善 ● 改進錄影時的自動對焦 ● 操作音量的大小調整可套用在電池耗盡時關機的嗶嗶聲 ● 新的「半按釋放」功能 ● 高感光度時更好的雜訊抑制效果 ● 螢幕觸控功能可選擇「開啟」或「關閉」 一台出了一年的機器還有如此重大更新,筆者是認為誠意十足了,所以購入GH2後就迅速的將其升級至1.1版本,所以本文所有的使用經驗及實拍,全部都是使 用 1.1 版本的 GH2。

外觀細節 GH2 較之當年的 G1 或近期的 G3 都有種無法取代的霸氣,當然部分原因也是在於體積及重量都比前兩者大及重,而且機身質感明顯高出不少,在把握感上更 好,看起來就像超級縮水了的 DSLR,體積之小可以令我出門一機三~四鏡都用一個小相機包就好,在以前使用 APS-C DSLR 時是不可能的任務。

多樣化的端子埠,也支援外接麥克風 在 GH2 的左側是各類端子孔,其中麥克風與快門線同源,順帶一提,雖然這個快快門線長得很像 Canon 百位數入門單眼那種接頭,也插得進去,但是是不 能用的,要使用快門線請使用 P 家專用的啊。

方便實用的 3" 46萬觸控可外翻式 LCD 這片 3" 46 萬可翻轉可觸控操作的 LCD 是筆者喜歡 GH2 的另一重要原因,可外翻方便在高角度或低角度的取景,令便利性大增,觸控可能很多人覺得不那 麼重要,但其實筆者使用觸控功能通常只有在對焦點選擇的用途 上,直接戳螢幕選擇對焦點比起玩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遊戲快速直覺多了,另外,瀏覽照片 檢視時,放大後的直接拖拉也是另一觸控重點用途。

關於GH2的操作 GH2 出了那麼久,我想大家對他的操作應該都大概有個底,系統的使用上基本上和 GF3 / G3 / GX1 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分別,較為可惜的是 GH2 沒有 G- Sensor,所以照片不會自動翻正,當然也沒有像 GX1 那麼方便的電子水平線,對焦速度以筆者之前同時使用 GX1 及 GH2 的經驗來說都是十分高速,尤其是 搭配 X 14-42 或 Leica 25mm F1.4 時。

全像素下 5fps 的連拍速度雖然不高,但還算不錯的是在 Jpeg 模式下可以無限連拍,就算使用了 Raw + Jpeg 模式仍有7張的連拍張數,表現可圈可點;在 使用電子快門高速連拍下更可達 40fps,不過就只有這 40 張,及像素剩下400萬,只能說也算夠用就是。

文章標籤

csyhom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其實筆者和 M4/3 這個體 系頗有緣份,尤其得當年 Panasonic 家族 M4/3 第一台戰將 G1 的評測也是發表於本站,當年就覺得這類型相機才真的有切中要點的感覺,體積明顯的比 APS-C 數位單眼小上許多,但卻有著十分類似的特性,當時 G1 高感光度及長時間曝光表現不甚佳的問題也經由這兩三年陸續推陳出新的機型解決了不少,表 現已可謂可圈可點,更重要的,M4/3 的鏡頭群成熟度已是令筆者到達滿意甚至流口水的程度,我想光是最近那兩顆 X 變焦鏡就夠吸引了吧?再加上 Leica 25mm F1.4 的大光圈人像定焦鏡、小巧高畫質的 7-14mm F4 超廣角鏡頭等都是甚好的選擇,再加上現在仍作為旗艦機種的 Panasonic Lumix GH2 價位居然如 此親民,雖然體積較 G3 或 GX1 都大了一點,但在功能完整性/性價比筆者認為是目前首選,所以突然 GH2 就跳入我的生活了... 然後沒多久,Leica DG 25mm F1.4、Panasonic Lumix X 14-42 F3.5-5.6 O.I.S.、Panasonic Lumix G Vario 7-14mm F4 ASPH 及 OLYMPUS M.ZUIKO 45mm F1.8 通通都跳入筆者的生活了,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喂) 為什麼要選 GH2,而不是新的G3 或 GX1?以價錢來說三者的機身目前是差不多的,但使用 EVIL 體系的相機,筆者個人習慣來說翻轉式 LCD 是必要,這樣才能把優點發揮到極緻,所以 GX1 很可惜的 被排除,而 G3 / GH2 雖然看似十分類似,而且G3那片感光元件更是號稱全新設計,又輕巧了不少,這些都令人心動;但考慮到 GH2 的實體按鍵排佈、錄影 功能及外接麥克風等能力後,筆者最後還是選擇這台昔日 (?) 旗鑑。

Panasonic LUMIX DMC-GH2 重點規格 ● 4 / 3 系統規格的 Live Mos 感光元件,具備 1830 萬實際畫素,1605 萬有效畫素 ● 特殊開發的 Venus IV Engine Full HD(3 CPU)影像處理引擎 ● 可錄製 1080i @ 60 FPS、1080p @ 24FPS(高流量 24Mbps)及 720p @ 60FPS 之 AVCHD 影片 ● (錄影時仍可同步拍攝高畫素的 16:9 照片) ● 對比檢測式 23 個自動對焦點 ● 自動對焦性能提昇,搭配 14-140 HD 鏡甚至可 0.1 秒完成對焦 ● 完整解析度模式連拍可達每秒 5 張,較低解析度(400 萬畫素)模式可達每秒 40 張 ● 翻轉式 3 吋 46 萬畫素觸控液晶螢幕 ● 具備 153 萬畫素電子觀景窗(852 x 600 畫素),視野率 100%,放大倍率 142% ● 搭載「Intelligent Resolution」超解像技術 ● 感光度範圍:ISO 100 - 12800,可選擇 1 EV 或 1 / 3 EV 級距調整 ● 快門範圍:60 - 1/4000 秒,支援 B 快門,閃燈同步可達 1 / 160 秒 ● 儲存媒介為 SD / SDHC / SDXC 記憶卡 ● 採用 DMW-BLC12 新型充電式鋰電池,每次充電可拍攝 320 張 ● 體積 124 x 75.8 x 89.6 mm,重量約 392 公克 ● 共推出黑色、銀色兩種款式 而早陣子 (2011/12/7) Panasonic更為 GH2 推出 1.1 新版韌體,功能進一步提昇: ● 使用 X 系列鏡頭支援「顯示焦距」、「逐步放大」、「恢復變焦」、「變焦速度」、「變焦環」選項 ● 全畫面範圍的對焦區域選擇,不再受限於中央局部 ● 「自動包圍」模式的連續拍攝效率改善 ● 連拍時的可拍張數提昇 ● 「擴展遠攝轉換模式」在拍照和錄影模式可個別開啟或關閉 ● 內建閃燈的出力準確度改善 ● 改進錄影時的自動對焦 ● 操作音量的大小調整可套用在電池耗盡時關機的嗶嗶聲 ● 新的「半按釋放」功能 ● 高感光度時更好的雜訊抑制效果 ● 螢幕觸控功能可選擇「開啟」或「關閉」 一台出了一年的機器還有如此重大更新,筆者是認為誠意十足了,所以購入GH2後就迅速的將其升級至1.1版本,所以本文所有的使用經驗及實拍,全部都是使 用 1.1 版本的 GH2。

外觀細節 GH2 較之當年的 G1 或近期的 G3 都有種無法取代的霸氣,當然部分原因也是在於體積及重量都比前兩者大及重,而且機身質感明顯高出不少,在把握感上更 好,看起來就像超級縮水了的 DSLR,體積之小可以令我出門一機三~四鏡都用一個小相機包就好,在以前使用 APS-C DSLR 時是不可能的任務。

多樣化的端子埠,也支援外接麥克風 在 GH2 的左側是各類端子孔,其中麥克風與快門線同源,順帶一提,雖然這個快快門線長得很像 Canon 百位數入門單眼那種接頭,也插得進去,但是是不 能用的,要使用快門線請使用 P 家專用的啊。

方便實用的 3" 46萬觸控可外翻式 LCD 這片 3" 46 萬可翻轉可觸控操作的 LCD 是筆者喜歡 GH2 的另一重要原因,可外翻方便在高角度或低角度的取景,令便利性大增,觸控可能很多人覺得不那 麼重要,但其實筆者使用觸控功能通常只有在對焦點選擇的用途 上,直接戳螢幕選擇對焦點比起玩上上下下左左右右的遊戲快速直覺多了,另外,瀏覽照片 檢視時,放大後的直接拖拉也是另一觸控重點用途。

關於GH2的操作 GH2 出了那麼久,我想大家對他的操作應該都大概有個底,系統的使用上基本上和 GF3 / G3 / GX1 其實不會有太大的分別,較為可惜的是 GH2 沒有 G- Sensor,所以照片不會自動翻正,當然也沒有像 GX1 那麼方便的電子水平線,對焦速度以筆者之前同時使用 GX1 及 GH2 的經驗來說都是十分高速,尤其是 搭配 X 14-42 或 Leica 25mm F1.4 時。

全像素下 5fps 的連拍速度雖然不高,但還算不錯的是在 Jpeg 模式下可以無限連拍,就算使用了 Raw + Jpeg 模式仍有7張的連拍張數,表現可圈可點;在 使用電子快門高速連拍下更可達 40fps,不過就只有這 40 張,及像素剩下400萬,只能說也算夠用就是。

文章標籤

csyhom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Google街景車開到二手收購 南極? 在Google官方部落格的這一篇文章:Explore the world with Street View, now on all seven continents 提到Google街景已經登陸全球七大洲,這裡面讓大家最好奇的是「南極洲」這個鳥不生蛋的地方要如何將街景車開上去? 而事實上所謂的Google街景「登陸南極洲」,只是登陸了南極大陸其中的一個名叫「Half Moon Island半月島」而已,但是你到Google地圖去搜尋這個島卻找不到! 所以會有人發文說這個島很難找,但是真的嗎?如果你有點進去剛才Google官方部落格的文章,你就會看到Google為了大家設立了一個「Street View Gallery」,裡面收集了全世界著名的景點的Google街景,而南極企鵝島從這裡連過去就不用找了: Google地圖帶你去南極看企鵝 street view 6 但是這個頁面不讓你切換到手機收購 平面的Google地圖,你要按這裡街景圖左下角的Google地圖連結進到另一個頁面才能切換到平面地圖。 可是一直按〔-〕縮小比例卻發現似乎這個島的座標也不大對,好像在海中央?難怪在Google地圖會找不到! 至於企鵝在哪裡呢?大家慢慢找,好像只有其中一個座標有看到一大群企鵝,但是換到隔壁的座標企鵝又不見了! Google地圖帶你去南極看企鵝 street view 7 這是因為每一個座標點的照片拍攝的時間花太久,企鵝跑掉了!那到底是怎麼拍的,真的用街景車去拍的嗎?看那個崎嶇的地形想也知道一定不可能,答案請你找到這個拍攝者的陰影: Google地圖帶你去南極看企鵝 street view 8 就是用一般的腳架拍出來的照片而已,而且好像不是一次拍五張,而是一張一張慢慢拍,所以企鵝POSE擺太久就不跟你玩,跑掉了! 2010/10/05更新:現在不用那麼麻煩了,你只要到 Google地圖,在左邊的選單就會看到「探索全球七大洲」,給他點進去就對了!

文章標籤

csyhom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才是真正的小紅傘2012中文版 早在10月初小紅傘 Avira Free Antivirus 2012 英文版就正式推出了,但是一開始有許多網友以為二手收購 中文版也推出,沒想到從小紅傘官網下載的安裝起來怎麼跟舊版的一模一樣? 原來是中文版的還是一直停留在 10 版,為了這個我甚至在 Facebook 上面提醒大家 60幾M的小紅傘是10版的,80幾M才是2012新版的! 還有好幾次有人故意或是不查又發文說小紅傘2012推出了!而每次我都會被騙去下載回來,結果裝完了看版本並不是2012新版的,不知道有沒有人也跟我一樣是受騙者?而這兩天正好想說小紅傘2012中文版再不出來我就要發一篇文章來「關切」一下,沒想到今天就看到小紅傘2012中文版真的在小紅傘官網可以下載了!安裝 在安裝的第一個畫面,如果你看過我兩天前發的文章「您真的沒有被偷安裝程式」還直接按下一步的話,那我那一篇文就是白發了! 不只是小紅傘,請在安裝程式的時候看清楚每一個要安裝的選項,所以請先點[自訂],再勾選「我接受 使用者授權合約」,最後再按[下一步]選擇目的資料夾除非你有特別的原因,不然[下一步]用內定就好 如果你在第一步選擇「快速安裝」的話,以下的步驟跳過直接到「更新程式」那邊安裝元件當然是全部選,但是如果你的電腦很慢的話也可以選擇不要裝第二及第三項,不過整個的防護力就會降低,沒有問題的話內定值按[下一步]AHeAD是小紅傘上一版就有的功能,也就是啟發式掃毒,這個設越敏感當然越安全,但是也就會受到防毒的干擾,所以先用預設值,有需要我們再來調整,因此先按[下一步]繼續前面已經提到新版的小紅傘2012安裝檔大了將近20M,多出來的這些就是這裡的功能,但是小紅傘內定並沒有都啟用,因為一旦都啟用那就會失去小紅傘一貫給「人家程式小而快」的印象,如果你的電腦速度夠快的話,全部勾選就能給你最大的保護,我們這裡先[下一步]都不要更改,以後再看情形啟動模式選項後面的說明應該很清楚了,看你是要速度還是安全,現在先選速度優先按[下一步]繼續在更新的當中一樣依照慣例會出現這個廣告視窗,或許有人會教你如何把它關掉,但是我是建議你把這個當成是病毒碼更新的指示器,如果有一段時間都沒看到它就要注意囉!而這個視窗按[確定]關閉就好

文章標籤

csyhomm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